最近南非出现新冠新变种,有猜测是从艾滋病患者体内进化而来。
这让艾滋病再一次引发广大关注!
近些年艾滋感染率在中国的大学生群体中飙升,感染艾滋病的大学生每年增长率超过30%。
青岛大学医学院教授张北川透露,大学生感染艾滋病已经成为了现象,而不是个案。
仅在2015年,中国就报告了3000多位在校青少年学生确认艾滋病阳性的病案。其中大多数是男同群体。
如果连同前两年和2016年报告的在校学生患艾者,估计总数已经过万,甚至是更多。
还有很多隐性的染艾群体未能被发现,潜伏在大学生群体内。
这些年,艾滋病已经入侵了大学校园,艾滋病的重点人群,已经变成了大学生。
01
性教育的滞后,让艾滋入侵了校园
今年是艾滋病传入中国的第36个年头。
虽然中国总体感染率不到0.1%,远低于国际0.8%的平均水平,但近年来,有关青年学生的艾滋病感染又成了新问题。
青年学生感染率逐年上涨,我国艾滋病患病的开始趋于低龄化,防艾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。
究竟是什么,让艾滋在本该纯净的校园里肆虐?
曾经有高校在校园里做过有关于“艾滋病”的问卷调查。
问卷里显示,78.79%的学生受访者对艾滋病的防范和警惕程度一般,4.56%的受访者根本没有防范意识,只有16.67%的受访者有着较高的警惕心。
很多学生觉得“艾滋病”跟自己相距甚远,无防范措施的性行为,让艾滋患者在青少年里的数据急剧攀升。
近两年,我国对青少年“防艾”的宣传,已经开始迈出了第一步。
2017年,北京清华大学在校园里设置了自动售卖机,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。里面放进了hiv白色包装的小盒,混在各种零食饮料里。
这个小小的包装,其实就是hiv检测包,可以购买自行检测,初步判断自己是否感染hiv病毒。
2018年,上海部分高校的自动售卖机里也出现了hiv检测包,这些检测包在短时间内售光。后来在回收到的37份检测包里,发现有2份是阳性。
大学生群体艾滋病的出现,并非完全因为滥交。家长们对“性”避而不谈,学校也没有过相关的教育,这才让学生群体变得如此高危。
对性充满了好奇和探知欲,却没人告诉他们要学会“保护自己”。
“就那一次,应该不会中招吧....”
“我们在一起很久了也没事啊,一定检测出问题了。”
“不可能的,艾滋离我们太遥远了,我怎么可能这么倒霉。”
当今的的大学生,在面对有关“艾滋”话题的问题时,大部分都抱着这种态度。
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件事情,没中是0%,可中了就是100%。生命,真的经不起冒险。
性教育的缺乏,一直存在侥幸心理,是大学生群体艾滋病率呈直线上升的最大原因。
02
美容不当,把“乖乖女”推入深渊
27岁的汪清,一直是个乖乖女,从小循规蹈矩,连恋爱都没谈过。
大学毕业之后,父母给她安排了一次相亲,他跟对方见面后两人情投意合,交往了将近两年后,步入了婚姻的殿堂。
两年之后,他们拥有了爱情的结晶。但是当她去孕检时,却遭受了晴天霹雳:
她被查出感染了梅毒,而先生却没有。
家人对她异样的眼神,让她几乎崩溃,婚姻生活也岌岌可危。
在医生地仔细询问下,她回想起来自己结婚前,曾经在一个小摊上打过耳洞。
“很有可能就是那个时候埋下了祸根。”医生无奈地摇了摇头。
就是那次不当的美容,差点毁了她的家庭,变成了一场噩梦。
来自杭州的吴小姐,就没有那么幸运了。
研究生毕业的吴小姐,毕业后想做纹眉,可是因为手头拮据,就选择了一家“性价比”比较高的私人工作室。
结果术后半年的一次体检,发现她感染了艾滋病。经医生分析,吴小姐半年前做纹眉时,感染艾滋的几率极大。
工作室器具消毒不到位,很容易通过血液传播各种疾病,其中就有艾滋病。
梅毒、艾滋病等不仅仅通过性传播,有创的美容项目,如果清洁不到位,也很有可能让你染上艾滋。
除了纹眉和打耳洞,还有这些项目同样是存在风险的:
1、纹身
在纹身的过程中,针尖与被纹者的血液不断接触,若纹针消毒不彻底,或药水容器不经更换消毒,当第二人被针刺时,就很可能引起交叉感染。
2、洗牙
医生说,80%至90%的牙病患者在洗牙或者补牙时都伴有牙龈出血,如果洗牙或补牙的机头消毒不全面,那么,就有可能通过机头上残存的血液传播疾病。
警惕这些美容项目,别因为你一时的大意,葬送了自己的一生。
03
社交软件的盛行,不可忽视
这几年,社交软件越来越火了。
当代生活讲求快节奏,连交友和恋爱,都巴不得线上“速配”完成。不知不觉,这些软件成为了年轻人寻求“刺激”的工具。
身边的“年轻人”们,十个里有八个曾经下载过这种社交软件。
北京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经公布过10例感染艾滋的案例,大部分都是高校学生。
其中一位,是27岁的女博士。
她长期通过社交软件与多名异性交往,并多次发生无保护的性关系。
在hiv的普查中,她的检查结果为阳性。
各种交友软件充斥了学生们的生活,足不出户在家里刷一刷手机就能找到“异性朋友”。很多人也抱着尝试新鲜事物的心态,寻找短暂的欢愉。
殊不知,他们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。
不仅仅是异性交友,为了给同性交友群体提供便利,同样也有着同性恋社交软件。
这种软件的出现,不仅增加了同性之间交往的更大可能性,还促进了各种潜在性伴侣的便捷关系。
随时随地划一划,就能搜索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同性好友,这对于同性恋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福音。
可同时,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。
随着社会的包容度较高,同性之间的感情已逐渐受到社会的接受。但是教育始终没有跟上思想和行为的进步,在某些方面依然是空白。
山东青年学生艾滋病比率一度五年增长295.2%,这个可怕的数字,或许还会继续增长。
这些艾滋病患者里,同性的传播几率是远远高于异性传播。
2018年,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主任在发布会上说:“2017年有3077例学生感染,这些学生的感染病例有81.8%是通过同性性传播的感染。”
安全意识薄弱,一直是最大的问题。
“行为上走的极快,教育上又有很大空白,造成了很多失落。”艾滋病干预专家张北川的感慨,可谓一语中的。
同性的感情逐渐开放,但对同性性行为安全的普及,却几乎无人问津。
艾滋病虽然可怕,但它并非是简单接触就能传染的疾病。正确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,学会更好的保护自己。
1、不安全的性传播
艾滋病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,通过无防护的性行为能够传播艾滋病病毒,包括异性和同性间的性接触传播。
其中,同性恋肛交传染性比较大。因为直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,收缩能力差,弹性小,抵抗力弱,容易撕裂。这样就加大了传染艾滋病的概率。
2、血液传播
人工输入含艾滋病的血液,使用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;或使用共用生活用具经破损处造成感染。或者共用未经严格消毒针灸针、拔牙工具,都是十分危险的。
3、母婴传播
母亲如果是艾滋病感染者,可通过妊娠、分娩和哺乳将艾滋病毒传染给婴幼儿。
然而仅仅了解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,我始终坚信防艾是一个社会性问题,还有很多潜移默化在人们思想底层的东西需要改变。
只有改变了歧视,才能让更多的人正视。
不解决根本问题,防艾要走的路还是很难很远。
04
截止2015年底,估计我国现存活感染者和病人约85万人,感染率为0.06%,也就是说大概1万人中就有6个人感染艾滋病。
最新的数据显示,截止2016年9月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,中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.4万人。
性需求日益增大,性安全教育却日显落后。
“面对艾滋病,最可怕的是无知”。
规避高危的艾滋群体,把风险降到最低,多了解该了解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:
艾滋病的高危人群:
1、性行为紊乱者(多个性伴侣、性工作者)
2、男同性恋(不安全性行为者)
3、静脉吸毒者
做到以下几点,可以有效避免艾滋:
1、洁身自爱
避免多个性伴侣、一夜情等高危性行为,不卖淫、嫖娼。每次发生性行为,都正确使用男用或女用安全套。高危性行为应尽早检测,尽快服用预防药物可有效阻断hiv。
2、不乱输血
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,要在正规医院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3、拒绝共用
一些容易被忽略的个人生活用品如牙刷、剃须刀和刮脸刀、浴巾必须自己独用,不要外借。
4、注意伤口
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它场所打针、献血、拔牙、穿耳眼、纹身、纹眉、针灸或手术。处理伤口、注射药物一定要到正规医院。
5、严禁吸毒
不以任何方式吸毒,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。
6、分清接触
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,与艾滋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握手、拥抱、礼节性亲吻脸颊、共同进餐都不会感染艾滋病毒。
但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、精液、乳汁接触,切断其传播途径。
好像我们一直以来,都是在了解艾滋病的传染渠道,却没有想过在发生了高危性行为后,如何进行自救。
如果发生高危性行为,在72小时内购买并服用Hiv阻断药,可以极大程度的阻断艾滋。
HIV阻断药并不是某一种药,而是不同抗病毒药的组合。常见的药物组合有两种:
研究证明,阻断药的药效非常显著。失败的几率只有5/1000左右,所以很多人形容它是预防艾滋的“紧急避孕药”。
每个地级市以上的城市都有医院是“艾滋治疗点”,这些医院都备有艾滋病阻断药,咨询当地的疾控部门,他们可以提供更确切的信息。
切忌不要去非专业机构购买此类的药物!
只要有足够的警惕心和自我防范意识,艾滋病是可以预防和自救的,别抱有侥幸心理。
防艾的这条路任重而道远,但我相信,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,未来会越来越好。
希望每个人都知道这些知识,也希望永远也用不上这些知识。